☆365-072☆#關於溝通輔具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17是我的輔具年,上了〝乙類輔具評估人員〞、〝大專及高中語言障礙學生溝通輔具評估人員〞的研習,也陸陸續續評估了幾次溝通輔具,覺得這領域實在很有挑戰性,也很令人期待有了輔具對個案在生活上的幫助。
輔具是什麼呢?全名叫作「輔助器具」:任何能夠增加、維持、改進或促進使用者的個人能力的項目、設備或產品系統(引自維基百科)。
輔具一聯想起就是輪椅,它屬於行動輔具,讓個案可以輕鬆地從A地到B地。
語言治療師所評估的是【溝通輔具】,它能讓溝通訊息簡單地主動地自在地從自己傳給他人。溝通輔具是輔助溝通系統(Augmentative &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簡稱 AAC)的一部分,個案是不是適合溝通輔具,或是適合哪一款哪種樣式的話就需要諮詢語言治療師。
這星期在學校遇到一個上小學但是無口語能力的自閉症孩子,在學校有用簡單的圖片兌換,但是在家中就沒有繼續進行,媽媽有個疑問是:「他可以自己去拿喜歡的玩具,為什麼還要透過圖片來交換呢?」
首先:圖片兌換系統並不是日常常見的溝通方式,所以【示範】是非常重要的,學習AAC跟學習一個新語言是一樣的,孩子需要很多的示範,所以常常推AAC的時候,家長或學校老師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都沒有效果,但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孩子看的還不夠多。
第二:他自己拿玩具VS.拿圖片給我們再換玩具給他,差別在哪裡?差別在於多了溝通對象。自閉症的孩子沒有溝通動機,所以我們要創造溝通情境,讓他有動機去尋找對象傳遞訊息,藉著這樣滿足他的動機後,他還會有更多的溝通動機,這樣的正向循環,溝通才會在他的生活占了一席之地。
#慘了太長了
#會不會很難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呢?